我系現有在職教職員工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講師5人,技術人員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導師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有6人,擁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1人,入選中組部“青年計劃”1人,入選湖北省“百人計劃”1人。
李和教授
研究方向: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病機制、神經發育;腫瘤細胞生物學
李和,博士,博士生導師,華中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組織學與胚胎學系主任,湖北醫藥學院院長。擔任國際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學會聯盟理事,中國解剖學會常務理事,組織胚胎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細胞生物學學醫學會醫學細胞生物學分會副會長,《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主編,《Acta Histochem cytochem》、《Histochem Cell Biol》等國際期刊編委,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基礎醫學教育分會常務理事,教育部高等教育基礎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醫學考試專家指導委員會基礎醫學專業副主任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基礎醫學組成員,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校責任教授,湖北省教學名師,湖北省“名師工作室(組織學與胚胎學)”主持人,長學制臨床醫學國家級規劃教材《組織學與胚胎學》(第二、三版)及醫學研究生規劃教材《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技術》(第一、二版)主編,組織學與胚胎學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國家精品課程、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負責人。全國高等學校醫學研究生衛生部規劃教材評審委員會委員、全國醫學考試專家指導委員會基礎醫學專業副主任委員。
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面上項目8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資助計劃(高校青年教師獎)1項,美國遺傳疾病基金會項目1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武漢市科委科研基金項目1項。先後在Nat Genet、PNAS、J Cell Biol、Hum Mol Genet、J Neurosci、J Biol Chem、Brain Res、J Histochem Cytochem等刊物上發表SCI論文50餘篇,相關論文被SCI源論文引用700多次。先後獲省級科技成果獎2項、湖北省教學成果三等獎一項、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第四屆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第三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青年科技獎、湖北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稱号,湖北省科技精英、湖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武漢市科技精英、寶鋼優秀教師獎、首屆華中科技大學“我最喜愛的導師”、“全國醫學教育系統師德師風先進個人”。
賀軍教授
研究方向:胰島β細胞分泌調控機制研究;CRAC通道生理病理功能及調控機制研究
賀軍,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湖北省解剖學會理事。1994年畢業于泸州醫學院臨床醫療系,獲學士學位;2002年獲四川大學生理學專業碩士學位;2005年獲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位,同年入職同濟醫學院組織學與胚胎學系。研究方向:胰島β細胞分泌調控機制研究;CRAC通道生理病理功能及調控機制研究。近年來,在J Biol Chem,Cell Death Dis,J Colloid Interface Sci等雜志發表SCI收錄論文10餘篇。主持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1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及2項校創新自主基金項目,并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的研究工作。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評審專家。
胡炅教授
研究方向:多不飽和脂肪酸代謝與心血管系統疾病;代謝組學與表觀調控
胡炅,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01年9月至2008年6月就讀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獲藥學學士和藥理學碩士學位。2008年8月赴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分子醫學中心血管信号研究所主任、德國科學院院士Ingrid Fleming教授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于2013年12月獲得心血管生理學博士學位。此後在該實驗室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2017年1月擔任實驗室青年課題組負責人,2019年11月入職組織學與胚胎學系。目前主要從事CYP450及可溶性環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 sEH)介導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代謝通路在血管新生、糖尿病性血管及心髒病變中的作用機制研究。近五年共發表SCI收錄文章14篇,其中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文章6篇。其中Nature1篇、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1篇、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1篇、Circulation 1篇。并作為專利持有人之一身份申請國際專利保護一項。
宇興江研究員
研究方向:膠質母細胞瘤的緻病機理和臨床轉化;母源效應因子對早期胚胎發育及其後代的影響
宇興江,博士,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2018年湖北省百人計劃獲得者。2015年1月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大學動物研究所,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發育生物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在早期胚胎發育母源調控的研究工作。2015年6月-2019年3月在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9年3月入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88858cc永利官网組胚學系。主要從事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的緻病機理與轉化研究。近5年研究成果主要發表在Cell Stem 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學術雜志上。并參編Radiobiology Self-Assessment Guide。
李宏蓮副教授
研究方向:阿爾茨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病機制的研究和細胞骨架蛋白的結構和功能研究
李宏蓮,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負責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教學,參編長學制臨床醫學國家級規劃教材《組織學與胚胎學》(第二、三版)及醫學研究生規劃教材《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技術》(第一、二版)等,是組織學與胚胎學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國家精品課程、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主要參與者。主要從事阿爾茨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病機制的研究和細胞骨架蛋白的結構和功能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兩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新教師基金1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一項。在Cell Stem Cell、Proc Natl Acad Sci U S A、EMBO Rep、Nat Commun、J Neurosci.等刊物上發表SCI論文20餘篇。先後獲校教學質量優秀獎二等獎,作為參與人獲2010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周琳副教授
周琳,臨床醫學學士,免疫學碩士,組織胚胎學博士,現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組織胚胎學系副教授。曾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學習、訪問。長期從事一線教學及科研工作,承擔《組織學與胚胎學》,《發育生物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器官發生學》,《現代組織化學》,《細胞生物學進展》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的中、英文教學任務。曾獲華中科技大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主持國家級、省級、校級多項教學改革項目,項目内容涉及金課建設、翻轉課堂、合作學習、PBL等。主編雙語教材兩本,發表教學論文多篇。科研方向為神經免疫方向,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項,主持省級自然科學基金一項,校自主創新項目多項,指導本科生大創項目多項,發表SCI論文多篇。
彭挺講師
研究方向: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病機制、神經發育,及腫瘤細胞生物學
彭挺,博士,碩士生導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組織學與胚胎學系講師,形态學實驗中心副主任。湖北省解剖學會理事,中國解剖協會發育生物學分會青年委員。獲首屆華中科技大學十大魅力教師,華中科技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湖北省首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指導學生獲首屆和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實驗設計大賽一等獎。承擔組織胚胎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教學工作,是組織學與胚胎學人衛慕課、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國家精品課程、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建設項目的主要成員和視頻主講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病機制、神經發育,及腫瘤細胞生物學。重點關注亨廷頓舞蹈病的發病機制和治療,在突變亨廷頓蛋白異常聚集、泛素化修飾降解、細胞毒性産生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參與4項,主持華中科技大學自主創新研究基金2項,重點項目1項,省級科研教改項目2項。發表SCI論文10篇,其中,以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2篇。
龍欣講師
研究方向:血液腫瘤的耐藥機理,白血病細胞幹性調節
2010年自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細胞與整合生理學系博士畢業,2010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美國貝勒醫學院-德州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Michele Redell教授課題組任博士後研究院,2019年1月至12月任研究科學家。2020年1月入職88858cc永利官网組織與胚胎學系。研究方向為血液腫瘤的耐藥機理與血液腫瘤細胞的幹性。具體研究内容包括:(1)白血病細胞化療耐藥性的機制研究與臨床轉化;(2)血液腫瘤細胞的信号轉導通路與細胞幹性的研究。近五年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2篇,分别發表于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和Oncotarget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