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交流
首頁  -  科學研究  -  國際交流  -  正文
第五屆國際神經科學大會暨2021年神經環路結構與功能前沿論壇順利召開,諾獎得主作報告

作者: 時間:2021-10-29 點擊量:

  第五屆國際神經科學大會暨2021年神經環路結構與功能前沿論壇(The 5th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Conference in Central China and Frontier Forum 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eural Circuits)于2021年10月28日在武漢市半島聯投酒店正式開幕。此次國際會議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88858cc永利官网主辦,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邀請諾貝爾獎得主托馬斯·蘇德霍夫Thomas C.Südhof等知名專家學者進行為期4天的線上專題學術報告,與會人員為來自中國、加拿大、新西蘭、瑞士、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研究者,包括多名院士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



10月29日上午,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分子細胞生理學系教授、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托馬斯·蘇德霍夫(Thomas C.Südhof)通過ZOOM會議平台在線作了題為《健康和疾病中突觸形成的分子邏輯:一次一分子》 (The molecular logic of synapse formation in health and disease:One molecule at a time) 的特邀主題報告。此次專題報告由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王玉田主持,托馬斯·蘇德霍夫教授的學生、現任我校88858cc永利官网生理學系教授江漫與這位諾獎得主通過ZOOM會議平台進行遠程交流,在線上為大家帶來精彩的學術報告。



大腦内的信息儲藏在數以百萬計縱橫交錯的神經環路内,通過對突觸信号的傳遞和編碼,能夠形成有效的信息。神經環路的功能形成嚴格取決于其數量,位置和突觸性質。托馬斯·蘇德霍夫教授認為通過突觸性質定義神經環路的結構是基于突觸前/突觸後之間信号分子的識别及相互作用形成的神經環路分子邏輯。同時,他也認為諸如自閉症,精神分裂症等神經障礙疾病可能存在神經環路分子邏輯破壞,比如在突觸信号輸入/輸出中存在的信息加工偏差。在報告中,托馬斯·蘇德霍夫教授為大家分享了一些維持神經環路分子邏輯主要的驅動結構,比如突觸黏附分子Neurexin及其多種配體,并描述了他們在神經精神病學問題中存在的意義,闡述了這些神經環路結構關鍵分子之間存在的生理學邏輯。


托馬斯·蘇德霍夫教授結束自己的專題報告後,還與現場參會人員進行學術交流。香港科技大學張明傑院士等國内神經科學專家對托馬斯·蘇德霍夫教授的研究工作表達了高度的稱贊并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探究的前沿科學問題。托馬斯·蘇德霍夫教授對與會者的所有問題一一予以解答,其卓越的學術展示和翩翩的大師風度收獲了會場數次熱烈的掌聲。



據悉,武漢國際神經科學大會是華中地區最大規模的神經科學學術研讨會,旨在促進華中地區神經科學工作與國内外專家的交流與進步。從2012年至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88858cc永利官网已經成功籌辦四屆會議,規模、口碑和專家質量均在業内形成好評。

學院地址: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航空路13号

                  同濟醫學院88858cc永利官网2号樓1426室

郵編:430030 | 電話/傳真:027-83692608
院長信箱:jcyb@hust.edu.cn  
Copyright@ 中国·永利(8858cc·Macau)官网-Branding Company 版權所有 鄂ICP備05003322号-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