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上午9點,由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亞細胞結構與功能分會主辦,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88858cc永利官网協辦的第八期“諸子論道”線上論壇通過ZOOM平台順利舉辦。本次論壇由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馬聰教授主持,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醫學院刁佳傑副教授受華中科技大學88858cc永利官网史岸冰教授邀請在線做學術報告,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賴穎博士等近70名師生線上參會。

刁佳傑副教授在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槟分校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在斯坦福大學開展博士後研究,主要利用先進的生物物理工具研究亞細胞動力學。已在Nature, PNAS, Nat Struct Mol Biol, Nat Commun, Nat Protoc, Cell Chem Biol, eLife, JACS, Angew Chem, ACS Nano, Biomaterials等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110篇,2015年被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聯合會授予“生物物理學青年科學家獎”。刁教授還擔任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客座編輯,曾任70餘本期刊的特别評審員。

刁教授此次做了題為“Molecular probes for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of sub-cellular dynamics”的學術報告,主要介紹了多種分子探針和分析方法,包括研究細胞器相互作用的分子探針、研究生物分子亞細胞動力學的分子探針以及研究亞細胞器動力學的分子探針,為跟蹤亞細胞結構變化和動态調控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


在互動讨論環節,參會師生就PH對zinc探針熒光強度的影響,以及ER-BDP的細胞滲透性進行提問。刁教授課題組成員根據已有研究成果對與會者的問題逐個解答,NapBu-BPEA探針的熒光在PH3-9比較穩定,ER-BDP小分子探針的細胞滲透性較好,孵育一小時後基本可以标記上所有細胞。


“諸子論道”是由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亞細胞結構與功能分會于2021年11月創辦的雲學術論壇。亞細胞分會主要關注亞細胞結構動态變化及調控、新型亞細胞結構的發現、亞細胞結構的互作與關聯以及新成像及組學技術的研發等。因此,“諸子論道”旨在跟蹤亞細胞結構變化和動态調控方面重要研究技術和手段的發展,讨論這些技術手段在亞細胞結構功能研究方面的應用案例,并促進國内外亞細胞結構功能研究的交融。“諸子論道”精選的報告人長期從事亞細胞結構與功能研究,并在該領域建立了獨特的研究系統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