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
《自然》今日宣布:開放所有研究論文
《自然》出版者集團12月2日宣布了一項重大開放政策,該政策将所有《自然》研究論文免費讓讀者閱讀,但并不能免費複制、打印或下載,這一政策同樣适合于其他48種該集團旗下的雜志,包括《自然遺傳》、《自然醫學》和《自然物理學》,科學家可以用readcube閱讀軟件免費閱讀和分享論文。readcube閱讀軟件是被唯一許可的閱讀軟件,可以閱讀pdf版本,該軟件是該集團投資的閱讀平台軟件。
《自然》集團科學教育部的執行總裁annette thomas說,該政策對允許機構用戶閱讀1869年以後的所有論文,但個人用戶隻能閱讀1997年以後的論文。任何人都可以分享,大約100家媒體和博客人将會分享這些論文連接,盡管這次開放并不徹底,但讀者能夠分享評論和全文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這種開放形式非常類似于itunes音樂分享的模式。
《自然》過去大部分論文一般是在出版後半年才免費開放,但這次新政策說明該集團在開放閱讀的道路上已經走地比較快,至少大大超過《科學》等雜志的速度,過去該集團出版的所有論文中也有38%發表後立刻可免費閱讀和下載,最新的政策将開放政策進一步擴展,而且是全方位和曆史性的。表面上這是《自然》給科學家的厚禮,但最終這一政策将會給《自然》帶來豐厚的回報,大量增加論文的顯示度畢竟是學術出版的重要價值指标。不過出版論文不可能是免費的,根據《自然》雜志主編philip campbell的說法,《自然》每篇論文需要投入2-3萬歐元,這些錢總需要有人承擔,但不可能由出版商自己承擔。
有的學者認為,這根本不算真正意義的開放,最多隻是一種半開放,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非常大的進步。thomas說集團的對這一政策的效果也不确定,屬于實驗性的政策,将在明年對這一政策進行評估,她希望學術機構和個人能繼續訂購《自然》的雜志和論文,但也非常鼓勵廣大科學家能充分利用這一政策分享《自然》的論文,她暗示其他一些出版集團如wiley也可能仿效這一作法。希望能有更多出版者開放他們的論文,讓普通讀者自由分享最新科技信息,品位和享受科學帶來的美感。
【地方科技動态】
武漢光谷:“3551人才”可獲股權投資資助
(來源:中國科技網)
光谷再向全球廣招賢才。11月24日,武漢東湖高新區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啟動第8批“3551光谷人才計劃”申報工作,設立了億元規模的光谷人才基金,增加股權投資等新的資助方式,創業類重點人才最高可獲1300萬元資金支持。
“3551人才計劃”是指未來3年内,東湖高新區以高新技術産業化為主題,以海外高層次人才為重點,以企業為載體,在光電子信息等5大重點産業領域,引進和培養50名左右掌握國際領先技術、引領産業發展的領軍人才,1000名左右在新興産業領域内從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科技創業的高層次人才。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人才與創業辦公室主任曾玉梅介紹,與前7批“人才計劃”相比,第8批除了保持原有的高水準、細分領域、貼近産業、擇優資助等特點之外,最大的變化和亮點是新設立了億元規模的光谷人才基金,增大了對“3551人才”的扶持力度。據了解,之前的“人才計劃”,屬于平均化的支持方式,對“3551人才”統一給予100萬元的資金資助,第8批則在無償資助的基礎上,增加了股權投資支持。股權投資将通過光谷人才投資基金有限公司進行,目前公司已成立,首期規模1億元。
在新的資助方式下,創業類重點人才項目最高可獲得1300萬元的資金支持,包括300萬元無償資助和1000萬元股權投資。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夏亞民表示,對于特别優秀的世界頂尖人才還可一事一議,最高可獲1億元。夏亞民介紹,“創業類重點人才的遴選範圍,是公司成立5年以内,持有公司股份30%以上的第一大股東。”
據悉,第8批申報啟動的“3551人才計劃”,進一步拓寬了引才範圍,并首次把為高新區五大主導産業配套服務的第三方高端中介服務類高層次人才納入招賢範圍。具體包括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風險投資、金融等方面服務的優秀人才。
據統計,自2009年東湖高新區啟動人才特區建設至今,東湖高新區累計投入人才專項資金10億元,引進了2000多個海内外人才團隊、35000多名碩士及以上學位的人才,超過6000位博士正在光谷企業創新創業。在高層次人才帶動下,2013年東湖高新區專利申請超過1.2萬件,湧現出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如闫大鵬博士(16.98, -0.58, -3.30%)創辦銳科光纖激光公司,研發出我國首台萬瓦光纖激光器,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此尖端技術的國家。
“3551人才”企業的高速成長,促成了東湖高新區主導産業年收入連續5年保持平均25%以上的增速。據統計,2013年“3551人才”企業總收入達453億元,占東湖高新區企業總收入7%。同年“3551人才”企業實現稅收17億元,增收近4億元,比東湖高新區企業整體稅收增長率高出10個百分點。
附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