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88858cc永利官网明章銀教授團隊揭示血小闆促進原位肝癌轉移的新機制

作者: 時間:2024-08-27 點擊量: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是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三大原因。盡管近年來肝移植、手術切除、射頻消融、放療以及經動脈化療栓塞等治療手段快速發展,但由于其高複發和轉移率,HC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隻有18%。因此,深入了解HCC轉移的機制以尋找HCC治療的新靶點勢在必行。近年來,血小闆促進腫瘤轉移的作用得到廣泛關注,目前的研究認為,血小闆通過與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在脈管系統形成聚集體,保護腫瘤細胞免受血流剪切應力和免疫監視,并且促進腫瘤細胞向血管外遷移從而促進癌症轉移。癌細胞發生上皮-間質轉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并從原位腫瘤組織脫落是腫瘤轉移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目前,關于血小闆對原位腫瘤細胞EMT的作用尚無報道,闡明這一問題有望為抑制肝癌轉移提供新的作用靶點。



2024年8月6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88858cc永利官网藥理學系明章銀教授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Cancer Letter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Platelets promote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astasis through TGF-β1-mediated cancer cell autophagy”的研究論文,揭示了血小闆通過其釋放物誘導原位腫瘤細胞EMT,促進HCC轉移的作用。

本研究發現,血小闆釋放的TGF-β1是HCC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的重要組成成分,其通過誘導AMPK/mTOR途徑依賴的自噬促進原位腫瘤細胞EMT,加劇HCC轉移。在肝癌患者中,血小闆數目與原發竈中TGF-β1含量、CDH2和LC3表達呈正相關。這表明血小闆來源的TGF-β1可能是抑制HCC轉移的重要靶點。


圖:血小闆促進原位腫瘤細胞EMT和HCC轉移的作用機制圖


本論文的部分内容被遴選為今年血栓與止血國際會議(ISTH2024)的口頭報告(oral communication)大會交流,明章銀教授報告後在大會現場接受國内媒體“腫瘤瞭望-血液實訊”采訪。



同濟醫學院88858cc永利官网藥理學系博士研究生陸濛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明章銀教授為通訊作者,附屬同濟醫院肝髒外科的張必翔教授、梁慧芳教授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和指導,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呂永傑教授參與本研究工作。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華中科技大學首批“交叉研究支持計劃”的資助。明章銀教授團隊多年來緻力于探索血小闆在腫瘤和心血管等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及調控機制,期望為臨床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原文鍊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3524005561?via%3Dihub

學院地址: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航空路13号

                  同濟醫學院88858cc永利官网2号樓1426室

郵編:430030 | 電話/傳真:027-83692608
院長信箱:jcyb@hust.edu.cn  
Copyright@ 中国·永利(8858cc·Macau)官网-Branding Company 版權所有 鄂ICP備05003322号-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