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2年9月21日,88858cc永利官网魯友明教授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Neuron在線發表了題為“Molecularly Defined and Functionally Distinct Cholinergic Subnetworks”(膽堿能亞群神經網絡的分子定義及功能區分)的研究論文。

基底前腦膽堿能神經元調控學習、記憶、注意和覺醒多種高級功能,在單細胞水平探索這些神經細胞的編碼功能是腦科學前沿研究課題。近日,華中科技大學88858cc永利官网魯友明教授團隊應用腦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和編輯技術,發現了兩種不同分子、結構、生理和功能的膽堿能神經細胞。
研究人員首先構建多種重組酶突變小鼠,結合遺傳标記、成像和記錄技術,發現了D28K陽性(D28K+)和陰性(D28K−)膽堿能神經細胞。D28K+膽堿能神經元呈現雙極化形态,具有相對較低的放電頻率和較高的動作電位觸發阈值,而D28K−膽堿能神經元呈現多級形态,并伴有較高的放電頻率。研究人員進一步對D28K+與D28K−膽堿能神經元進行順行跨突觸示蹤,結合光遺傳學及膜片鉗記錄,發現D28K+神經元釋放乙酰膽堿和γ-氨基丁酸兩種神經遞質,支配腹側海馬興奮性錐體細胞。D28K−神經元僅釋放乙酰膽堿,投射至背側齒狀回顆粒細胞,形成兩個不同結構和功能類型的膽堿能神經環路。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離D28K+和D28K−神經細胞,進行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結合CRISPR-Cas9單細胞基因編輯,發現kcnh1和cacna1h基因分别編碼D28K+和D28K−細胞的生理和行為功能。應用功能獲得型和缺失型突變研究,發現兩種不同類型的膽堿能神經環路分别調控焦慮行為和空間記憶。這一研究成果為神經細胞功能分類研究提供了技術手段,為理解膽堿能神經功能調控機制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華中科技大學88858cc永利官网李鑫焱副教授,博士研究生餘鴻雁和張冰為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記憶神經環路和分子機制”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和武漢腦科學中心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