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 Mff定位于内質網、線粒體與過氧化物酶體
(A) 4-color Airyscan 活細胞成像顯示定位于ER小管上的Mff(黃色箭頭)沿着内質網小管,通過内質網-線粒體接觸位點招募到線粒體外膜。白色箭頭指示定位于線粒體的Mff;藍色箭頭指示定位于過氧化物酶體的Mff。
(B) 野生型 U2OS的亞細胞器梯度分離,Mff特異性的在内質網組分中存在。
(C) 過氧化物酶體缺失性突變型MEF(來自Zellweger syndrome 病人),Mff 特異性的在内質網組分中存在.
該項工作首次發現線粒體分裂的分子機器(Drp1-Mff)可以定位于内質網,并且Drp1-Mff首先在内質網小管上組裝,并通過内質網-線粒體接觸位點,轉運到線粒體上,介導線粒體的分裂。這項工作為内質網介導線粒體分裂機制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釋,同時加深了我們對于内質網-線粒體相互作用的理解。此研究是季維克繼2015年在《eLife》雜志上發表論文揭示Drp1招募到線粒體的作用機制後的又一重要發現。該研究工作由美國達特茅斯Geisel醫學院和同濟醫學院88858cc永利官网共同完成,項目獲得華中科技大學自主創新基金(2017KFYXJJ050)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