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首頁  -  通知公告  -  正文
    關于組織開展第九屆“求是杯”大學生 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的預通知

    作者: 時間:2022-11-18 點擊量: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學聯和省級人民政府主辦的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中一項具有導向性、示範性和群衆性的競賽活動,每兩年舉辦一屆。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引導學生努力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态度,積極學習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踴躍投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促進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貢獻青春力量,現根據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有關安排和學校工作實際,決定舉辦第九屆“求是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有關事項預通知如下:

    一、競賽目的

    作為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校内選拔賽,本競賽旨在引導和激勵學生實事求是、刻苦鑽研、勇于創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蓬勃開展,發現和培養一批在學術科技上有作為、有潛力的優秀人才。鼓勵學以緻用,推動産學研融合互促,緊密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态文明建設。

    二、參賽資格

    凡我校2023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冊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碩士研究生(不含在職研究生)均可參加。碩博連讀生(直博生)若在2023年6月1日前未通過博士資格考試的,可以按碩士研究生學曆申報作品。沒有實行資格考試制度的,前兩年可以按碩士研究生學曆申報作品。本碩博連讀生,按照四年、二年分别對應本、碩申報,後續則不可申報。

    申報參賽的作品必須是2023年6月1日前兩年内完成的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或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可分為個人作品和集體作品。申報個人作品的,申報者必須承擔申報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鑒定證書、專利證書及發表的有關作品上的署名均應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須是學生且不得超過2人;凡作者超過3人的項目或者不超過3人,但無法區别第一作者的項目,均需申報集體作品。集體作品的作者必須均為學生。凡有合作者的個人作品或集體作品,均按學曆最高的作者劃分至本科生或碩士研究生類進行評審。每個團隊人數不超過10人。每人限報1件作品。

    三、賽事安排

    1. 作品分類

    申報參賽的作品分為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科技發明制作三類。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作者限本科生。哲學社會科學類支持圍繞發展成就、文明文化、美麗中國、民生福祉、中國之治和戰疫行動等6個組别形成社會調查報告,也可以按照哲學、經濟、社會、法律、教育、管理6個學科報送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科技發明制作類分為A、B兩類:A類指科技含量較高、制作投入較大的作品;B類指投入較少,且為生産技術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制作等。科技發明制作類作品須有實物或者模型參展。

    2. 賽程安排

    競賽分為院系預審、校級初賽和校級決賽三個階段。

    院系預審:院系收集參賽作品,按競賽規定對申報作品進行資格審查,選拔本院系作品參加校級競賽。(12月中旬完成)

    校級初賽:評審委員會根據參賽團隊報送的資料進行書面評審,評審産生參加校級決賽的項目。(3月上旬完成)

    校級決賽:參加校級決賽的項目進行集中展示答辯,評審委員會根據獎項設置評選出校級競賽的特、一、二、三等獎。(3月中下旬完成)

    3. 評審要點

    評審綜合考慮作品的科學性、先進性、現實意義等方面因素。其中,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側重考核基礎學科學術探索的前沿性和學術性,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側重考核與經濟社會發展熱點難點問題的結合程度和前瞻意義,科技發明制作側重考核作品的應用價值和轉化前景。

    四、獎項設置

    原則上根據入圍校級決賽作品總數的3%、8%、15%、30%設特、一、二、三等獎四個獎勵等次。

    終審決賽獲獎且确認資格有效的團隊,由學校頒發證書,并頒發相應的獎金。“求是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及以上、二、三等獎分别獎勵10000元、5000元、2000元。在湖北省和全國競賽中獲獎的作品另行獎勵,國賽、省賽、校賽獲獎作品取最高等級獎勵,不給予重複獎勵。

    五、參賽注意事項

    1.參賽作品應有較高立意,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政策導向。應為參賽團隊真實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知識産權,不得借用他人作品參賽。存在剽竊、盜用、提供虛假材料或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一經發現将取消參賽相關權利并自行承擔一切法律責任。

    2.參賽作品必須由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指導老師(或教研組)推薦,經學院學籍管理、教務審核确認。每件作品可由不超過3名指導老師指導完成。

    3.參賽作品涉及動植物新品種的發現或培育、國家保護動植物的研究、新藥物的研究、醫療衛生研究、燃氣用具等與人民生命财産安全有關用具的研究時,必須由申報者提供有關部門的證明材料,否則不予評審。

    4.畢業設計和課程設計(論文)、學年論文和學位論文、國際競賽中獲獎的作品、獲國家級獎勵成果(含本競賽主辦單位參與舉辦的其它全國性競賽的獲獎作品)等均不在申報範圍之列。

    六、報名方式

    參賽團隊填報附件1《第九屆“求是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作品申報書》,并将附件2《第九屆“求是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項目信息彙總表》中的相關信息報送至郵箱2720895983@qq.com。截止時間:2022年12月18日18:00。

    聯系人: 渠 冰 027-83692604

         李永波 027-83692604

    咨詢群:779269012(QQ群)

    附件1.第九屆“求是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作品申報書

    附件2.第九屆“求是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項目信息彙總表

    學院地址: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航空路13号

                      同濟醫學院88858cc永利官网2号樓1426室

    郵編:430030 | 電話/傳真:027-83692608
    院長信箱:jcyb@hust.edu.cn  
    Copyright@ 中国·永利(8858cc·Macau)官网-Branding Company 版權所有 鄂ICP備05003322号-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