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沿革
88858cc永利官网始于1907年,由同濟醫學院建院之初的解剖學館、組織學館、細菌學館、生理學館、生化學館、藥理學館、寄生蟲學館、病理學館等8個學館發展而來。1955年成立基礎醫學部,1993年更名88858cc永利官网。學科曾擁有李賦京、梁之彥、謝毓晉、楊述祖、姚永政等5位國家一級教授,傑出校友楊寶峰、周宏灏、侯雲德、梁伯強、吳旻等當選中國兩院院士(學部委員),武忠弼入選德國科學院院士。為國内創辦人體寄生蟲學、藥理學、病理學、生物化學等學科奠基單位之一,在醫學人才培養和教材編寫方面引領國内醫學發展。2017年“基礎醫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迎來快速發展的春天。
學科分布
學院現有人體解剖學系、組織學與胚胎學系、生理學系、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神經生物學系、醫學遺傳學系、免疫學系、病原生物學系、病理學系、病理生理學系、藥理學系等共11個學系和1個國家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省一級重點學科2個。擁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9個,腦研究所1個。面向醫學生命科學前沿和人類健康重大需求,以腦科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分子生物與遺傳學、免疫與腫瘤學、病毒與微生物學等五大重點發展方向為支撐,聚焦重大疾病研究,圍繞拔尖創新醫學人才培養核心任務,緻力于建成國内頂尖,世界一流的學科。基礎醫學在2019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行榜位列國内第3位,為19個ESI學科做出貢獻,篇均被引頻次全校第三,作為主要支撐學科,助力臨床醫學進入世界ESI前1‰,在5個進入前1%的ESI學科貢獻度校内排名前3位。形成了一支由40餘位組成的神經科學交叉團隊,成為國際該領域一支重要研究力量。
研究生招生
88858cc永利官网涵蓋基礎醫學、生物學、中西醫結合、藥學4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12個。
全院現有在讀博士生250餘人、碩士生350餘人。建院以來共培養了數萬名醫藥衛生、生命科學領域優秀人才。每年招收碩士研究生100名左右,博士研究生70名左右。
碩士研究生來源:優秀本科生推薦免試、國家統招統考
博士研究生來源:直博生、碩博連讀、申請-考核制(2020年開始正式取消公開招考)
導師團隊
通過近十年快速補充,師資隊伍結構更加優化,在崗教師170餘人,90%具有博士學位、77%具有海外留學經曆、13%具有海外一流大學博士學位,居全國第1。彙聚了一批高水平師資隊伍,現有雙聘院士3人,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16人,973首席2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青年拔尖1人、優青4人,教育部新世紀15人,湖北省各類人才22人。2人入選愛斯維爾中國高被引學者。2018年學科國際評估專家對本學科師資力量給予高度評價與認可。
科研成果
近年來,學院承接重大科研項目能力顯著提升,高水平的成果呈現“井噴”之勢,人才效應逐漸顯現。五年來獲合同經費2.1418億元,其中縱向經費2.0195億元,年增長20%左右;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2項,科技部、國家基金委等重大重點項目56項;在重大項目的支撐下,高水平論文不斷湧現,在Nature、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ell Biology、Cell Stem Cell、Circulation、Blood等一流期刊發表論文48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服務國家重大需求,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病理學團隊參與開展了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為新冠肺炎患者診療起到了關鍵指導作用;病原微生物學團隊積極投身藥物篩選、疫苗研發和科普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