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88858cc永利官网21博黨支部成員和積極分子齊聚同濟醫學院院史長廊,開展院史學習實踐活動。此次實踐活動主題:“風雨砥砺,歲月如歌”。本次活動旨在學習了解同濟醫學院的光榮曆史和卓越成就,通過體驗研讨式的學習方式增強校史學習效果,傳承同濟精神,同舟共濟,砥砺前行,以優異的成績迎接華中大70周年華誕!

風雨同濟——百年同濟發展史
一張張老照片,一篇篇舊書稿,還原一個個曆史事件的現場。這百年是裹挾着艱辛與汗水的曆史,也是同濟波瀾壯闊的峥嵘歲月。院史文化長廊于2017年建院110周年時修建開放,主要展示了同濟百餘年來的辦學曆程和發展成就。入口處的浮雕展示了同濟發展的曆史沿革,1907年,秉着“醫院能救人于一時,學堂能救人于後世”的理念,學院創始人德國醫師埃裡希.寶隆于上海創建 “德文醫學堂”,彼時德國的醫學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抗日戰争前,赴德留學的中國學生人數達到高峰。淞滬會戰期間,學校被迫遷徙,輾轉六省辦學,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同濟人風雨同舟,濟人濟世。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了支援中南地區健康事業的發展,培養為人民服務的高級醫藥衛生人才,同濟醫學院内遷武漢,在黨和政府的領導關懷下,從阡陌交織,雜草叢生的馬場空地迅速成長、壯大。随着國家的不斷繁榮昌盛,幾代同濟人以其創新進取的精神不斷為國家醫療健康事業開拓領航。

講解員孔箐悅向同學們通過院史長廊浮雕講述同濟醫學院的曆史

上世紀同濟的校舍與師生
歲月如歌——先輩光榮事迹
抗日戰争時期與同濟内遷武漢初期,物資條件極差,一切因陋從簡,盡管如此,師生員工團結一緻,克服苦難使得教學任務得以順利開展。位于中央展廳兩側的是老一輩同濟人使用過的木桌椅,桌面狹窄,位置擁擠,對比我們現在課堂上使用的舒适桌椅,讓我們深感上世紀同濟人求學的艱辛。盡管那個時代的教學條件簡陋,同濟光輝的歲月曆程,依舊孕育了無數璀璨星鬥,同濟的知名校友有“同濟雙璧”的裘法祖、武忠弼教授;“血防戰線上的先進工作者”李賦京;“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中國骨髓移植第一人”陸道培 “……山河遠闊,日月風華,這些老教授用他們的親身經曆演繹醫者仁心鐵肩道義的群像大戲,共譜愛國奉獻艱苦奮鬥的時代華章。

參觀早期同濟學生的課桌椅

同濟傑出校友展牆
砥砺前行——傳承同濟精神
學校厚重的曆史積澱使在場的同學深刻領略到醫學大家風采,深切感悟到同濟精神,同學們一緻為同濟奮發的進取精神、豐碩的辦學成果與新的發展感到驕傲。
病理生理學系郭儀青同學表示:參觀院史長廊讓我重溫了風雨飄搖年代裡同濟人栉風沐雨建設醫療衛生事業的感人事迹,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人民醫學家裘老先生所說的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這句話将不斷鞭策我,成為讓我受用終生的寶貴的精神财富。革命前輩雖已離去,但是他們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永遠存留在我們心中,激勵着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不斷奮鬥!
免疫學系周瑀涵同學表示:同濟醫學院内遷武漢的意義無疑是重大的,它加速了中南地區醫療事業發展進程,深刻體現了共産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與使命。回望院史,深感建校之艱難,我們當以老一輩同濟人為楷模,傳承同濟精神,不負黨、不負國家和學校的期盼,與黨同心,為國擔責,為校争光。
生物化學系餘玲晖同學表示:看到學校百餘年的發展曆程後,心中感到無比自豪。當初選擇同濟,正是因為這裡有自己最喜歡的醫學專業,同濟孕育了諸多醫療領域的領軍人物,這些老前輩的豐功偉績造福了一方百姓,他們高度的工作熱情、淵博的學識修養與嚴謹的治學态度讓我們後輩深受感動,希望我們有一天也能成為像他們這般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