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聞
新聞聚焦
首頁  -  熱點新聞  -  新聞聚焦  -  正文
雲開霧散終有時 借問瘟君欲何往--記2018八年制和中德班血吸蟲現場實習

作者:朱紅剛、雷家慧 時間:2021-11-04 點擊量:

2021年10月30日上午,在病原生物學系朱紅剛、雷家慧、陸盛軍、王婷、關飛老師以及特邀指導姜昌富老師的帶領下,2018級臨床醫學八年制和中德實驗班的九十餘名同學從學校出發,前往武漢市漢南水一村,開始本學期的血吸蟲現場實習之旅。

由于同學們興緻很高,提前到達指定集合地點,我們比預期時間提前了十分鐘出發。哪知天公不作美,濃霧使得本應非常順利的行程在高速入口耽誤了一個多小時。此次特邀姜昌富老師來參加本次活動,拟請姜老師在現場向同學們講講過去親曆血吸蟲病防治的一些人文故事。此刻既然不得不等待雲開霧散才能上高速,姜老師就在這段等待的時間中提前在車上給同學們開講。姜老師圍繞着毛澤東主席著名詩詞——《送瘟神》開啟了客車上的别樣演講,逐句展開詩詞,引經據典,博古通今,結合人生經曆,引申出血吸蟲病中的各種專業知識,生動有趣,同學們聽得聚精會神,對血吸蟲病緻病和防治有了更多形象的認識。姜老師是我國防治血吸蟲病的一段關鍵時期的參入者和見證者,有着非常豐富的寄生蟲病診斷防治實戰經驗,其語言诙諧幽默,深得學生們喜歡。這一堂生動别緻的課程,讓同學深刻體會到了我國老一輩血防工作者的敬業精神和血吸蟲病防治的巨大成就,從而達到潤物無聲、鑄魂育人的思政教學效果。

圖1等待高速開放過程中姜昌富老師在大巴上講課

在姜老師别樣課程的陪伴下,一個多小時的等待很快過去了。十點鐘,終于雲開霧散,我們的大巴上了高速,半小時後終于與在湘口高速公路出口處等了我們一個半小時的武漢市漢南區血吸蟲病防治所傅克利所長、宋秀蘭科長和李河江科員彙合。漢南區血防所的老師們細心地給同學們準備了《血吸蟲病防治手冊》。在他們的帶領下,同學們來到釘螺現場,在聽取了傅所長和宋科長的介紹後,同學們攜帶老師們分發的手套、筷子和小信封等工具,直奔草坪旁的一條溝渠,開始觀察釘螺的生長環境,并自己動手找尋釘螺。溝裡雜草叢生,枯葉堆積,一開始大家都不知如何下手。在老師們的指引下,很快大家都有不小的收獲。

圖2漢南血防所的老師給同學們分發《血吸蟲病防治手冊》

圖3撿釘螺的隊伍沿着溝渠一字排開

圖4認真查螺的同學們

下午一點鐘師生安全返回學校。盡管大家饑腸辘辘,但都覺得此次的現場之旅很有收獲。18級八年制的同學說:此次血吸蟲現場之行令我收益匪淺。在大巴上,聽了老教授講述的我國血吸蟲流行和防治的曆史,我感受到了近幾十年來血吸蟲對我國人民身體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以及學習防治血吸蟲的重要意義。到達目的地後真正感受到血吸蟲的中間宿主湖北釘螺的平原水網型生存環境,完善了血吸蟲的學習。18級中德的同學說:雖然大霧使出發的路程延長了一個多小時,但是在等待的途中,老教授姜老師為我們圍繞血吸蟲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包括《送瘟神》的史話、中國人民防治血吸蟲的艱難曆程和現在的成就等,同學們仔細聆聽,身臨其境,感歎于老教授的知識淵博,感受到了寄生蟲病對人類社會的危害。到達現場映入眼簾的便是典型的釘螺聚集地型,大家感到好奇且激動。本次活動增進了師生感情、複習運用了相關知識、豐富了實踐能力、增進了同學們對醫學寄生蟲的認識與了解,調動了大家對該學科的學習熱情。自此醫學寄生蟲學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去的現場是武漢市血防和漢南血防同志考察多個地方才挑選而來,僅僅是讓大家感受實踐的重要性,他們言傳身教地向我們傳授着醫務工作者的敬業精神。書本上的知識最終是要回到現實,造福社會,服務他人,其更廣更深的意義還在于科學研究背後的探索方法和精神。管中窺豹,一葉知秋,以小見大,觸類旁通,才能深谙研究之道,大道至簡,萬變不離其宗,這就是學習過程中的“悟”。(圖文:朱紅剛、雷家慧)

圖5參加血吸蟲現場實習的師生合影

學院地址: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航空路13号

                  同濟醫學院88858cc永利官网2号樓1426室

郵編:430030 | 電話/傳真:027-83692608
院長信箱:jcyb@hust.edu.cn  
Copyright@ 中国·永利(8858cc·Macau)官网-Branding Company 版權所有 鄂ICP備05003322号-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