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研究
首頁  -  本科生教育  -  教學研究  -  正文
關于開展2012年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推薦工作的通知

作者:admin 時間:2016-06-22 點擊量:

關于開展2012年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推薦工作的通知

教高司函[2012]135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教育司(局),解放軍總參謀部軍訓部,部屬高等學校:

根據《教育部 财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11〕6号)、《教育部關于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1]8号)以及《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教高廳〔2012〕2号),我司經研究決定啟動2012年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推薦工作,現将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推薦範圍

2012年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推薦範圍為按照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要求,完成轉型升級的2003年—2010年教育部批準建設的本科和高等職業教育國家精品課程。不适合網絡公開傳播的軍隊、公安院校以及其他院校的涉密課程不列入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推薦範圍。網絡教育類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推薦辦法另行通知。

二、推薦條件

推薦2012年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課程,須按照原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作要求,持續更新和完善課程教學資源,及時反映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和社會、科技發展成果,課程質量高,教學效果好,得到廣大教師和專家的好評,在同類課程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較強的示範性;根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要求,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課程資源建設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改革,完成以教師為服務對象到以高校學生與教師為服務對象并兼顧社會學習者的轉變;課程資源系統完整,豐富多樣,特色鮮明,實用性強,适合網絡公開傳播共享;課程建設機制科學合理,保證課程高效使用和可持續建設與更新。

(一)課程負責人及建設團隊

課程負責人原則上由原國家精品課程負責人繼續擔任,如因特殊原因更換負責人,須經課程所在學校研究确定新負責人,并由新負責人主持完成該課程的升級改造任務。

課程負責人可根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需要,對原國家精品課程團隊進行适當調整,吸收擅長運用信息技術實現課程共享使用的人員參加。

課程負責人及建設團隊的變更随此次申報材料統一報教育部,由教育部組織專家評審認定。

(二)課程資源

推薦課程須依照《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提交課程基本資源和拓展資源。課程基本資源須系統完整,能系統反映本課程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設計、課程資源配置和應用,充分反映課程改革成果,展現課程團隊教學風采。課程拓展資源能充分反映本課程教學特點、建設優勢和特色,具有通用性、易用性、交互性、科學性和可擴展性。

提交的所有課程資源須符合《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技術要求》。

(三)知識産權及管理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屬于職務作品。凡申報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高等學校和課程建設團隊将被視為同意《教育部關于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1]8号)以及《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教高廳〔2012〕2号)中對知識産權有關要求和管理規定。

課程基本資源須全部上網免費共享,符合出版物标準的拓展資源按照出版協議有條件共享。

三、推薦途徑和申報方式

(一)推薦途徑及推薦名額

申報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課程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評審遴選後統一向教育部推薦。

教育部将在2012年和2013年分兩批開展原國家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評審遴選工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按照限額推薦。2012年推薦限額為本地區原有本科國家精品課程和高職國家精品課程數量的40%(具體限額見附件1)。

(二)申報方式、申報材料和推薦時間要求

本次申報采用網絡材料和紙質材料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申報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學校由其指定部門從“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網站(www.zlgc.edu.cn)中的“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欄目下載“申報工具”,并根據申報工具使用說明在本校安裝,供課程申報團隊使用。課程申報團隊通過“申報工具”,完成課程資源的網絡申報。同時各課程申報團隊填寫“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申報書”(附件2或附件3,一式四份),簽字蓋章後交至省級教育行政部門。

所有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須于2012年12月15日前完成省級評審遴選工作,通過“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網站中的“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欄目進入申報界面,完成申報課程資源和申報材料的網上确認工作,并向我司提交以下紙質材料: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申報書(附件2、附件3,一式四份),以及2012年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推薦彙總表(附件4)。逾期推薦不予受理。

四、評審遴選

教育部将組織專家按照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要求及遴選标準,對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的課程進行評審。

在評審階段,所有課程資源通過“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評審系統”向評審專家提供隻讀方式的浏覽,不向公衆開放。評審通過的課程統一與高等教育出版社簽署知識産權保護協議,在“愛課程”網(www.icourses.edu.cn)上共享使用,接受評價。社會反響良好的課程,教育部給予“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榮譽稱号和經費補貼。未通過評審課程的所有資料從評審系統中删除。

五、工作要求

(一)有關高校及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申報、遴選和共享工作,建立規範程序,采取激勵保障措施,制定建設計劃,并将原國家精品課程的轉型升級作為2012年和2013年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工作重點,按期完成建設任務。

(二)高等學校是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主體,必須建立精品資源共享課等開放課程的質量保證和監控機制,學校和課程建設團隊要對提交和更新的課程資源質量負責,保證課程資源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和規範性問題,杜絕不适宜網絡傳播的資源上傳,所有資源确認無誤後方可提交。

各高校應安排相關的教務人員和信息技術人員負責“申報工具”在校園網中的安裝,并協助課程申報團隊規範地使用“申報工具”。

(三)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聘請評審專家應公正、客觀、科學、合理地評審遴選課程,堅持甯缺毋濫,不搞校際平衡。

六、技術支持

國家精品開放課程項目工作組将為申報工作設專門服務器和網絡,并向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供申報、評審系統支持。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可利用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共享系統進行本省課程申報、評審遴選工作。如需使用,請于2012年10月10日之前聯系國家精品開放課程項目工作組,确定有關工作程序和事宜。

國家精品開放課程項目工作組将配備技術人員負責網絡申報工作的技術支持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課程評審遴選的技術服務,并對高校教師和教務人員進行課程申報的有關培訓。

七、聯系方式

所有紙質材料請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學條件處,通訊地址:北京市西單大木倉胡同37号教育部南樓313室,郵編:100816。本科課程可咨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學條件處,電話:010-66096925,聯系人:朱旭明,電子信箱:zhuxuming@moe.edu.cn;高職課程可咨詢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高職與高專教育處,電話:010-66096232,聯系人:張月、範唯,電子信箱:sfgz@moe.edu.cn。

國家精品開放課程項目工作組技術支持和服務聯系方式:王妍、居烽,電話:010-58582357、58582323,電子信箱:jufeng@hep.com.cn。

請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将本通知轉發至本地區所有高等學校。

學院地址: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航空路13号

                  同濟醫學院88858cc永利官网2号樓1426室

郵編:430030 | 電話/傳真:027-83692608
院長信箱:jcyb@hust.edu.cn  
Copyright@ 中国·永利(8858cc·Macau)官网-Branding Company 版權所有 鄂ICP備05003322号-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