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從條塊分割走向統籌規劃—關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解讀(三)
計劃重複資助,項目追求“大而全”“小而全”,項目數量多但聚焦度不夠……種種問題導緻我國中央财政科技資金的使用效益沒有充分發揮。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就是直面當前突出問題,對症下藥。當務之急就是對我國科技計劃“動真刀”。
為此,即将發布的《關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絕對不是對我國現有科技計劃進行簡單的項目查重或“合并同類項”,而是構建新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布局。這也是優化整合的關鍵。
破除碎片化和聚焦難的頑疾
在科技部條财司司長張曉原看來,幾十年來,我國搞的“兩彈一星”工程特别是改革開放後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科技計劃做出了曆史性貢獻,相較于發達國家,在某些領域,投入效率是不錯的。但這些計劃在體系布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總體績效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問題,突出表現在科技計劃碎片化和科技項目取向聚焦不夠兩個方面。
由于我國現有科技計劃多是陸續設立,且按不同研發階段設置和部署,在不同發展階段應對迫切需要可解燃眉之急,但在應對新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時,由于缺乏頂層設計和宏觀統籌,就顯得“力不足”了。而且一個部門的支持強度有限,往往隻能支持某個階段的研發資金需求,造成創新鍊條脫節。
同時,科技管理部門由于缺乏溝通協調,互不通氣,多頭管理導緻科技資源配置碎片化。由此出現了科研人員多頭申請課題,花大量精力跑部門、跑項目、跑經費等怪現象。
“《方案》制定之前,科技部、财政部深入分析了我國科技界分散、封閉、重複、低效等突出問題。”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介紹說,“我們對我國近百個類型的科技計劃進行逐一梳理和定位,摸清家底,确定了優化整合範圍。”
國家科技計劃整合成五大類
《方案》提出了新的科技計劃體系,将我國現有的林林總總各類中央财政科技計劃歸為五類。
一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加強基礎研究和科學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團隊建設,增強我國源頭創新能力。二是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聚焦國家重大戰略産品和重大産業化目标,在設定時限内進行集成式協同攻關,解決“卡脖子”問題。三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針對事關國計民生的農業、能源資源、生态環境、健康等領域中需要長期演進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以及事關産業核心競争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和産品、重大國際科技合作,通過設立重點專項進行全鍊條設計,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組織研發布局和協同創新,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領域提供持續性的支撐和引領。四是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金)。通過風險補償、後補助、創投引導等方式,按照市場規律引導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活動,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資本化、産業化。五是基地和人才專項。加強科研條件建設,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打造國家科技創新高地,支持創新人才和優秀團隊的科研工作。
五個方面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都要納入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台,中央财政加大支持。
此次《方案》提出的重大改革亮點就是設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為此,科技部管理的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的産業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有關部門管理的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都将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範疇。
新設立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旨在瞄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主要領域的重大、核心、關鍵科技問題,以重點專項的方式,從基礎前沿、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到應用示範進行全鍊條設計,一體化組織實施,使其中的基礎前沿研發活動具有更明确的需求導向和産業化方向,加速基礎前沿最新成果對創新下遊的滲透和引領。
3年過渡期後将全面步入新軌
對于我國既有的科技計劃這個“大盤子”進行系統整合并非易事,更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改革将按照整體設計、試點先行、逐步推進的原則開展。通過撤、并、轉等方式,對現有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按五類進行優化整合,大幅減少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數量,整合形成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按照新的組織實施方式運行。
具體時間表是:2014年,啟動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台建設,對部分具備條件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進行優化整合,在重點領域先行組織部分重點專項進行試點。2015年至2016年,基本建成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台,基本完成各類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的優化整合,實現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安排和預算配置的統籌協調。2017年,經過3年的改革過渡期,全面按照優化整合後的五類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運行,現有各類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經費渠道将不再保留,并在實踐中不斷深化改革。
張曉原特别強調,此次改革的是适合公開競争的科研項目經費,對于穩定支持的部分不在優化整合範圍之内。
“當然,本次改革隻是一個突破口,它将帶動科技其他方面的改革向縱深推進,從體制機制上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建立一個好的生态系統。”張曉原說。
附 件:本郵件共有1個附件:1個普通附件,0個媒體附件,其中有0個附件被信體引用。
操 作
附件名稱
下載
縮略圖
【科技信息動态簡報】第六十八期2014.10.22關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解讀(三).doc (54.05 kb)
下載
-
李江華 華中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發展院.縱向研究與國際合作處/重大專項工作辦公室
地址:湖北.武漢.洪山區珞瑜路1037号 郵編:430074
電話:(027)87558314
手機:13971399416 e-mail:lijianghua@mail.hust.edu.cn